高爾夫神童心懷職業夢 常文惠:跨越高山 跨越真正的自己

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,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顆將是什麼味道。

高爾夫的世界也如此,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洞迎接你的是什麼命運。

常文惠才18歲,卻已在高爾夫路上經歷多重峰迴路轉,8歲邂逅高爾夫,闖進了她生命裡的小白球從此定格。

13歲,一年奪得6個冠軍;15歲,贏得美國女子公共林克斯業餘錦標賽,成為該賽事中美國高協有史以來第二年輕的球員(僅次於魏聖美),也是中國第一位奪得美國高協賽事冠軍的球員,曾雅妮也曾在該賽事中捧杯……

但她的路,遠不止驚喜,而是跨越了一座高山,又迎來一座高山。

發現神童 高爾夫燃起小姑娘的夢想

面對高山,常文惠的勇氣不輸于鐵血硬漢。她的夢想,在山的那一邊,根本就看不出到底有幾重山。但無論有多少重山,都將永遠朝夢想進發。

如同當年的少年泰格·伍茲橫空出世向世界問好——“嗨,世界,我來了”一樣,常文惠的目標就是超越自己,成為最好的高爾夫球手。她想像泰格·伍茲一樣,把自己的名字烙印在高爾夫上,為了夢想不斷努力,“既然要做就要做最好的自己。”

回首過去,8歲那年的一場小雨,讓她與高爾夫有了意外邂逅。當時,文惠由爸爸帶著去高爾夫練習場玩,很開心,拿起球杆比劃比劃,一下子就能擊中小白球。球場教練被吸引了,發現她的天賦,激起了小姑娘的高爾夫夢想。從此隨著四季輪轉,這顆小白球闖進了她的生命裡,十年間三千多個日日夜夜,高爾夫已然成為她生活的重心。

高爾夫有太多不確定因素,傷痛、挫折在所難免,特別是情緒管理是必修功課。

媽媽說:“文惠是個非常要強的孩子,思想獨立,堅持夢想,從不服輸、追求完美,需要承受的痛苦很多。但她有很強的心理調節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,經常有新的突破和靈感。”

三個爆發點:派格斯高爾夫團隊幫助很大

2012年,常文惠成為派格斯天馬高爾夫學院的學員,成為她爆發的第一個轉捩點。

對於這個充滿靈氣的高爾夫小神童,派格斯配備最好的師資團隊,因材施教。文惠沒有辜負大家的期待,很快實現第一次爆發:2012年,一舉獲得6個冠軍,都是國內高級別的青少年賽事。

選擇很重要,派格斯高爾夫總經理張凱欽給出的正確建議,幫助文惠走向一條成功的高球成長之路。2013年,文惠參加派格斯組織的美國高爾夫夏令營,又是一個關鍵轉捩點。

從第一場資格賽第9名,到西雅圖AJGA公開賽並列第2名,文惠獲得次年AJGA的全年參賽資格。很快,有一場非常重要的錦標賽主動向文惠發來參賽邀請。面對這麼高水準的比賽,優秀的球員悉數參加,媽媽擔心人生地不熟,女兒會感到壓力。張總說:“不要猶豫,重要的是讓文惠勇於嘗試高水準高層次的比賽。過程比結果更重要。”

常文惠燃起鬥志,再度爆發,一路過關斬將,最終以領先 6杆的絕對優勢奪冠,震驚了當地高球圈。這個夏天,她打開了一扇門,走進了一個全新的世界。

2014年暑假,文惠和媽媽再次跟隨派格斯高爾夫團隊,繼續赴美國打比賽磨煉球技,積累經驗。有派格斯團隊作強大後盾,文惠和媽媽底氣更足,信心更強了,一個半月內跑了7個城市征戰。

奇跡再次降臨,2014年7月下旬,年僅15歲的常文惠迎來第三個爆發點,在最後一輪贏3洞剩2洞擊敗韓國對手,贏得美國女子公共林克斯業餘錦標賽,成為第一個在美國高爾夫協會主辦賽事中奪冠的中國內地選手。

該賽事成功舉辦38屆,曾被譽為美國業餘比賽的“大滿貫”,球場難度很高,果嶺速度達到13.5,每個技術環節都要發揮得非常好,才能打出好成績。參賽球手大部分是美國大學校隊的成員,球技都很厲害,相比青少年運動員,心態和經驗更加成熟。2003年,13歲的魏聖美就是在這場比賽勝出而譽滿全球;第二年,華人第一個高爾夫世界第一曾雅妮15歲,在這場比賽擊敗了魏聖美奪冠。十年之後,15歲的文惠也閃耀在這個賽場。

這是常文惠成長路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。她的夢想更加清晰:爭做最好的高爾夫職業球員。她說:“奪冠只是開始,不是終點。”

派格斯張總作為指導老師,見證了常文惠的勝利,並為之感到驕傲和欣慰。

“文惠對於高爾夫很執著,不管做什麼,都會做到最好,加倍付出,永遠都會比別人多練一顆球,永遠都會比別人多花時間練習。”

跨越第一座大山  巔峰之際改動作

大賽奪冠後,常文惠留在了美國上學,進入佛州奧蘭多的蒙特沃德高中念書,同時在馮珊珊的教練蓋瑞-吉爾克裡斯特(Gary Gilchrist)開設的GGGA學院練球,學業和高爾夫兼顧。

金牌教練Gary親自指導文惠,並有針對性的定制了訓練方法。但她首先就迎來了大挑戰。原來,Gary發現她的柔軟性好,但是平衡性較弱。隨著她慢慢長大,扭曲度大,骨頭變硬,現在不及時改動作,腰部不能承受力量,容易受傷。

彼時,文惠正處於球技巔峰狀態,顛覆性推翻以前的動作,讓一般人都會難以理解。是等轉職業後改動作,還是現在改動作?為此,Gary特意跟她有過一次深入的談話:“只有做好足夠的準備,才能減少受傷的可能,讓以後的路走得更從容。但有一點,改動作後,需要花4年時間去適應,比賽成績會出現起伏,需要有心理準備。”

心懷職業夢想的文惠堅定信念,同意改動作,積極配合教練完成高強度訓練;首先是上杆動作,需要從調整上杆幅度改起。時間一分一秒過去,難度一次一次加大,她的手臂變紫、淤青嚴重,但仍然直面挑戰堅持訓練。3個月,基本上固定了上杆動作,通常需大半年到一年左右時間,這讓Gary驚訝讚歎不已。

一年後,常文惠改動作開始初見成效,狀態漸漸回勇,一舉在AJGA公開賽上獲得冠軍,收復失地,找回了久違的自信。

跨越第二座大山 再次更換跑道適應新生活

2016年的一天,常文惠一家人經過商量,並獲得派格斯張總的認同後,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,支持文惠追尋職業夢想。

張總說,“文惠在中國、美國的頂級青少年高爾夫比賽中都曾獲得冠軍,她很清楚的知道,高爾夫的環境怎麼樣,已經判斷過接下來的人生方向在哪裡。因為經歷過頂尖業餘賽事的磨煉才決定轉職業,我們尊重她的決定。”

7月,舉家從美國遷到日本,然而,到日本前4個月的日子,種種意想不到的磨難和坎坷呼嘯而來。一切從零開始,不同的國家、全新的生活環境,不可預知的未來,每天住賓館的日子讓她和媽媽彷徨和無措。好不容易把家安頓好後,又面臨著練球問題,找練習場,找球場,找體能教練,媽媽艱難的考駕照……種種都是全新的挑戰和難題。讓她和媽媽一度陷入了困境。

從2016年年底到2017年3月,由於文惠在日本沒有任何的積分,又沒有所屬高中,所以很多比賽都沒有辦法參加。4個月沒有任何比賽的感覺,對於熱愛高爾夫的文惠來說如同一場煎熬。

跨越第三座大山 考日巡資格賽的計畫被迫延後

常文惠一直苦等日本女子職業資格考試。孰料,日本女子職業資格考試是每年3月份,必須滿18歲,差一天都不行。文惠卻要到5月才滿18歲,考日巡資格賽的計畫被迫延後,再一次打擊,讓沮喪、苦悶洶湧襲來。

媽媽開導文惠,“人的一生必然會經歷一些挫折,既然如此,越早經歷這些挫折,以後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,人生反而會更順。”

她終於靜了下來,調整心態,讓自己擁有更強大的心理、足夠的時間,做好備戰功課,努力把壞事變成好事。她還在網上學習美國高中的課程,為了順利畢業,爭分奪秒,努力著。

暴風雨後總會看到陽光。親友們給了她心靈上的強大支持,派格斯高爾夫張總的關心和鼓勵,遠在美國的教練Gary一如既往教導;在日本,也遇到了很多支持和幫助她們的人,無私的提供練球環境、下場機會以及很棒的體能訓練等,並且還認識了很多新朋友,讓她充滿感恩。

2017年3月24日,文惠參加在名古屋舉辦的 2017 Bridgestone Golf TOUR B Cup。這是日本一場重要的比賽,職業選手積分不夠也要打資格賽才可以進入,而資格賽也有名額限制。文惠頂住了種種壓力最終取得了勝利,重新找回了自信。

常文惠近半年多以來參加了20多場比賽,成績以負杆居多,狀態越來越穩定,也習慣了日本的比賽氛圍。

經過認真備戰,她終於等來了4月中旬舉辦的日本職業高爾夫球員資格考試第一場,三輪比賽中,前兩輪發揮不錯,分別打出72(E)、71(-1)杆,第三輪由於刮大風,距離判斷出現失誤,儘管如此,她依然從110多名選手中脫穎而出,以+7的總成績成為幸運的28位晉級選手之一(晉級線+9)。

第二場資格賽將在6月下旬,第三場在7月舉行,通過後就能成為職業球員。

現在,她離多年的夢想更近了,已經準備好了與命運再次交鋒……(文/玲玲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)

派格斯高爾夫 PEGASUS GOLF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