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自:Golfdigest
這是一個讓業餘準備成為職業選手的趨勢潮流,而且是的,是一種熟悉的感覺。
澳大利亞墨爾本——在亞太業餘錦標賽(Asia Pacific Amateur Championship)期間,在皇家墨爾本球場(Royal Melbourne)的場地上走來走去時,你會看到許多帶有美國大學標誌的高爾夫球包,即使這場賽事美國球員是沒有被邀請資格的。
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(University of California,Berkeley)的兩名隊員自豪地扛著金熊高爾夫球袋,另一名來自皇家墨爾本的球員則承諾加盟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。華盛頓大學也是如此,兩名大四學生參加了由R&A和奧古斯塔國家隊聯合舉辦的這場頂級業餘賽事,而還有一位已承諾加盟華大的球員也同樣在本場賽事亮相。來自中國的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大四學生金博,他在2019獲得並列第八, 2021獲得並列第三,去年獲得亞軍。賽場上還有許多球員曾效力於俄勒岡大學、聖地牙哥州立大學和密西根大學等等。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。
在全場120名參賽球員中,有37名選手目前就在31所不同的美國大學打校隊。
不出所料,美國大學高爾夫球手和即將入學的選手們,正在領導這項賽事,其獲勝者的獎勵是 2024 年大師賽和第 152 屆英國公開賽的邀請。
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,為什麼是大學高爾夫?為什麼在這場來自 37 個國家的賽事中,有三分之一的球員選擇了美國大學路線,而不是傳統的發展途徑—在他們的國家從事職業高爾夫生涯?在許多國家,特別是日本和韓國的高爾夫職業環境很不錯,業餘選手的發展也非常出色,但以球員發展的角度來看,還是很難與美國大學高爾夫整體資源的完整性如精英教練、高強度賽事、訓練設施、教育和媒體曝光率競爭。

“我看到U Dub和西雅圖的人們,他們對體育充滿熱情,”林銓泰說。“他們非常支持我們學生運動員。我們有贊助者將我們帶到Cypress Point、Pasatiempo和圓石灘等球場,以及其他非常高端的球場。沒有多少人有機會擁有這種體驗。”
中華臺北的林銓泰(Chuan-Tai “Teddy” Lin)跟隨他的同胞潘政琮(C.T. Pan)前往華盛頓大學(University of Washington)發展自己的球技,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做準備。
林銓泰之所以選擇華盛頓,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的偶像潘政琮在進入美巡賽前,他也曾效力于華盛頓大學哈士奇隊,在2019年美巡賽的RBC傳承賽中獲勝,並在當年成功入選在皇家墨爾本舉行的總統杯上代表國際隊出場。
“如果你真的想在最高水準上打職業比賽,如果在18-22歲的時間段,留在亞洲轉職業,打亞洲巡迴賽,花費可能會非常昂貴,” 林銓泰說。“如果你真的很有實力,你去美國上大學,你可以接受教育,而且在那邊有非常有經驗的教練和團隊可以幫助你,這絕對是業餘高爾夫時期最具競爭力的環境。
當然,來自亞洲的球員想念家鄉的美食,他們經常想家。“[美國]的食物是另一回事,” 林銓泰說。“但我喜歡大學的氛圍。我們華大的美式足球隊今年很強,在全國排名第五。最近有一場對陣俄勒岡大學的重要比賽,在最近一場外地的比賽結束後,我們去了佐治亞州的一家體育酒吧觀看比賽。這真是太有趣了。
“你太忙於高爾夫、健身房和學校了,不會太想念食物。許多高爾夫球手都夢想著參加美巡賽,如果你想做到這一點,你需要適應不同的語言和文化。
2022年美國青少年錦標賽冠軍、首位USGA賽事中國冠軍丁文一對此表示贊同。“我將參加NCAA的頂級賽事、頂級球場和頂級球員,”他說。“[大學]也不僅僅是打高爾夫球。你必須學習並接受教育。這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亞洲球員上大學的原因。 丁文一對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校友印象深刻,包括菲爾·米克爾森(Phil Mickelson)和喬恩·拉姆(Jon Rahm),但他被球隊的高爾夫設施所震撼。雷鳥高爾夫中心是男子和女子高爾夫球隊的主場,設有最先進的健身中心和米克爾森為該專案設計的 22,000 平方英尺的練習場,其中包括一個四英畝的短杆區。